# 泛型详解


# 为什么会引入泛型?

泛型的本质是为了参数化类型(在不创建新的类型的情况下,通过泛型指定的不同类型来控制形参具体限制的类型)。也就是说在泛型使用过程中,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,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、接口和方法中,分别被称为泛型类、泛型接口、泛型方法。

1、适用于多种数据类型执行相同的代码(代码复用)

2、泛型中的类型在使用时指定,不需要强制类型转换(类型安全,编译器会检查类型

举例说明:

1、计算器举例

private static int add(int a, int b) 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a + "+" + b + "=" + (a + b));
    return a + b;
}

private static float add(float a, float b) 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a + "+" + b + "=" + (a + b));
    return a + b;
}

private static double add(double a, double b) 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a + "+" + b + "=" + (a + b));
    return a + b;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
如果没有泛型,要实现不同类型的加法,每种类型都需要重载一个add方法;通过泛型,我们可以复用为一个方法:

private static <T extends Number> double add(T a, T b) 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a + "+" + b + "=" + (a.doubleValue() + b.doubleValue()));
    return a.doubleValue() + b.doubleValue();
}
1
2
3
4

2、集合举例

List list = new ArrayList();
list.add("xxString");
list.add(100d);
list.add(new Person());

//引入泛型,它将提供类型的约束,提供编译前的检查:
List<String> list = new ArrayList<String>();
1
2
3
4
5
6
7

# 泛型的基本使用

泛型有三种使用方式,分别为:

  • 泛型类
  • 泛型接口
  • 泛型方法

# 泛型类

普通泛型类

class Point<T>{         // 此处可以随便写标识符号,T是type的简称  
    private T var ;     // var的类型由T指定,即:由外部指定  
    public T getVar(){  // 返回值的类型由外部决定  
        return var ;  
    }  
    public void setVar(T var){  // 设置的类型也由外部决定  
        this.var = var ;  
    }  
}  
1
2
3
4
5
6
7
8
9

多元泛型

class Notepad<K,V>{       // 此处指定了两个泛型类型  
    private K key ;     // 此变量的类型由外部决定  
    private V value ;   // 此变量的类型由外部决定  
    public K getKey(){  
        return this.key ;  
    }  
    public V getValue(){  
        return this.value ;  
    }  
    public void setKey(K key){  
        this.key = key ;  
    }  
    public void setValue(V value){  
        this.value = value ;  
    }  
} 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
# 泛型接口

简单的泛型接口

interface Info<T>{        // 在接口上定义泛型  
    public T getVar() ; // 定义抽象方法,抽象方法的返回值就是泛型类型  
}  
class InfoImpl<T> implements Info<T>{   // 定义泛型接口的子类  
    private T var ;             // 定义属性  
    public InfoImpl(T var){     // 通过构造方法设置属性内容  
        this.setVar(var) ;    
    }  
    public void setVar(T var){  
        this.var = var ;  
    }  
    public T getVar(){  
        return this.var ;  
    }  
} 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
# 泛型方法

泛型方法,是在调用方法的时候指明泛型的具体类型。

img

调用泛型方法语法格式如下:

img

说明一下,定义泛型方法时,必须在返回值前边加一个<T>,来声明这是一个泛型方法,持有一个泛型T,然后才可以用泛型T作为方法的返回值。

Class<T>的作用就是指明泛型的具体类型,而Class<T>类型的变量c,可以用来创建泛型类的对象。

为什么要用变量c来创建对象呢?既然是泛型方法,就代表着我们不知道具体的类型是什么,也不知道构造方法如何,因此没有办法去new一个对象,但可以利用变量c的newInstance方法去创建对象,也就是利用反射创建对象。

泛型方法要求的参数是Class<T>类型,而Class.forName()方法的返回值也是Class<T>,因此可以用Class.forName()作为参数。其中,forName()方法中的参数是何种类型,返回的Class<T>就是何种类型。在本例中,forName()方法中传入的是User类的完整路径,因此返回的是Class<User>类型的对象,因此调用泛型方法时,变量c的类型就是Class<User>,因此泛型方法中的泛型T就被指明为User,因此变量obj的类型为User。

当然,泛型方法不是仅仅可以有一个参数Class<T>,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参数。

为什么要使用泛型方法呢?因为泛型类要在实例化的时候就指明类型,如果想换一种类型,不得不重新new一次,可能不够灵活;而泛型方法可以在调用的时候指明类型,更加灵活。


# 泛型的上下限

1、先看下如下的代码,很明显是会报错的 (具体错误原因请参考后文)。

class A{}
class B extends A {}

// 如下两个方法不会报错
public static void funA(A a) {
    // ...          
}
public static void funB(B b) {
    funA(b);
    // ...             
}

// 如下funD方法会报错
public static void funC(List<A> listA) {
    // ...          
}
public static void funD(List<B> listB) {
    funC(listB); // Unresolved compilation problem: The method doPrint(List<A>) in the type test is not applicable for the arguments (List<B>)
    // ...             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
为了解决泛型中隐含的转换问题,Java泛型加入了类型参数的上下边界机制。<? extends A>表示该类型参数可以是A(上边界)或者A的子类类型。编译时擦除到类型A,即用A类型代替类型参数。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开始遇到的问题,编译器知道类型参数的范围,如果传入的实例类型B是在这个范围内的话允许转换,这时只要一次类型转换就可以了,运行时会把对象当做A的实例看待。

public static void funC(List<? extends A> listA) {
    // ...          
}
public static void funD(List<B> listB) {
    funC(listB); // OK
    // ...             
}
1
2
3
4
5
6
7

2、泛型上下限的引入

在使用泛型的时候,我们可以为传入的泛型类型实参进行上下边界的限制,如:类型实参只准传入某种类型的父类或某种类型的子类。

上限

class Info<T extends Number>{    // 此处泛型只能是数字类型
    private T var ;        // 定义泛型变量
    public void setVar(T var){
        this.var = var ;
    }
    public T getVar(){
        return this.var ;
    }
    public String toString(){    // 直接打印
        return this.var.toString() ;
    }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
下线

class Info<T>{
    private T var ;        // 定义泛型变量
    public void setVar(T var){
        this.var = var ;
    }
    public T getVar(){
        return this.var ;
    }
    public String toString(){    // 直接打印
        return this.var.toString() ;
    }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
总结

<?> 无限制通配符
<? extends E> extends 关键字声明了类型的上界,表示参数化的类型可能是所指定的类型,或者是此类型的子类
<? super E> super 关键字声明了类型的下界,表示参数化的类型可能是指定的类型,或者是此类型的父类

// 使用原则《Effictive Java》
// 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灵活性,要在表示 生产者或者消费者 的输入参数上使用通配符,使用的规则就是:生产者有上限、消费者有下限
1. 如果参数化类型表示一个 T 的生产者,使用 < ? extends T>;
2. 如果它表示一个 T 的消费者,就使用 < ? super T>3. 如果既是生产又是消费,那使用通配符就没什么意义了,因为你需要的是精确的参数类型。
1
2
3
4
5
6
7
8
9

再看一个实际例子,加深印象

private  <E extends Comparable<? super E>> E max(List<? extends E> e1) {
    if (e1 == null){
        return null;
    }
    //迭代器返回的元素属于 E 的某个子类型
    Iterator<? extends E> iterator = e1.iterator();
    E result = iterator.next();
    while (iterator.hasNext()){
        E next = iterator.next();
        if (next.compareTo(result) > 0){
            result = next;
        }
    }
    return result;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
上述代码中的类型参数 E 的范围是<E extends Comparable<? super E>>,我们可以分步查看:

  • 要进行比较,所以 E 需要是可比较的类,因此需要 extends Comparable<…>(注意这里不要和继承的 extends 搞混了,不一样)
  • Comparable< ? super E> 要对 E 进行比较,即 E 的消费者,所以需要用 super
  • 而参数 List< ? extends E> 表示要操作的数据是 E 的子类的列表,指定上限,这样容器才够大

3、存在多个泛型限制使用&符号

public class Client {
    public static <T extends Staff & Passenger> void discount(T t){
        if(t.getSalary()<3000 && t.isStanding()){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yes");
        }
    }
}
1
2
3
4
5
6
7

# Java中的泛型是伪泛型?